AI 产品 PoC和 MVP 落地
MVP开发
中等

知识初始化及服务开发

将原始的、非结构化的业务文档和数据,通过工程化手段加工处理,构建成AI可检索、可理解的初始知识库,并开发出稳定可靠的知识检索服务以支撑AI Workflow的运行。

持续时间

2-5天

主要角色

AI应用架构师/TL, 产品经理, AI应用骨干成员, AI团队成员/数据科学家

相关资源

3

知识初始化及服务开发

What(是什么)

“知识初始化及服务开发”是构建高质量RAG(检索增强生成)应用的核心基石,是MVP开发阶段的关键工程实践。所谓“知识初始化”,指的是将业务专家提供的原始文档资料(如PDF、Word、Wiki页面)进行一系列处理(解析、清洗、切块、向量化),最终加载到一个专门的数据库(通常是向量数据库)中,形成“知识数据初始化版本” 的过程。而“服务开发”则是指基于这个初始化好的知识库,封装出一个标准的API服务,即“知识数据检索服务”,供前序设计的“AI Workflow”在需要时进行调用,以获取相关的背景知识。

核心要素

  • 知识ETL:建立从原始文档(Extract)、到清洗切块(Transform)、再到载入向量数据库(Load)的数据管线。
  • 文档处理与切块 (Chunking):将长篇文档切分为有意义的、大小适中的文本块,这是决定检索效果的关键技术。
  • 向量化 (Embedding):使用embedding模型将文本块转化为高维向量,以便进行相似性搜索。
  • 检索服务封装:将“输入问题 -> 向量化 -> 相似性搜索 -> 返回相关文本块”的逻辑封装成一个稳定、高效的API服务。

When(什么时候做)

  • 在AI Workflow设计完成后或与之并行进行:Workflow的设计明确了需要哪些知识,而知识服务的开发则为Workflow提供“弹药”。
  • 在MVP版本集成测试之前:知识服务是AI应用MVP的核心依赖之一,必须提前准备好。
  • 当AI应用需要外部知识来回答问题时:这是所有RAG类型应用的必经之路。

How(怎么做)

第一步:知识源准备与规划

  1. 收集原始资料:由 业务 PO/产品经理 协调业务专家,提供在“场景-知识-数据梳理”环节中确定的核心知识文档。
  2. 制定处理策略:由 AI应用架构师/TL 和 AI团队成员/DS 一起,针对不同类型(如长文本SOP、一问一答FAQ)和格式(PDF、HTML)的文档,制定不同的解析和切块策略。

第二步:构建知识处理管线

  1. 技术选型:在 内外部 AI 平台 的支持下,选择合适的文档解析库、Embedding模型和向量数据库。
  2. 管线开发:由 AI 应用骨干成员 负责开发自动化处理管线,实现文档的自动加载、内容提取、文本清洗、智能切块和向量化存储。
  3. 完成初始化:运行管线,将所有准备好的原始资料处理入库,形成“知识数据初始化版本”。

第三步:开发知识检索服务

  1. 定义API接口:由 AI应用架构师/TL 定义检索服务的请求和响应格式,例如,输入一个查询文本,返回最相关的Top K个知识块及其元数据。
  2. 实现检索逻辑:开发服务后端,实现查询向量化、与数据库进行相似性搜索、结果重排(Re-ranking)等核心逻辑。
  3. 部署与测试:将服务部署到测试环境,并进行压力和性能测试,确保其稳定可用。最终产出“知识数据检索服务”。

第四步:专家审核与冷启动

  1. 质量抽检:业务专家(SME)对初始化入库的知识进行抽样检查,验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。
  2. 手动调整:如上图“冷启动-构建初始知识库”所示,专家可以对处理后的知识进行手动调整、优化或补充,以保证冷启动阶段的知识质量。

实践Tips

✅ 最佳实践

  • 切块策略是关键:切块(Chunking)的质量直接影响检索效果。应尝试不同的切块策略(如按固定大小、按章节、递归切分),并进行评估。
  • 保留元数据:在切块时,应尽可能保留每个块的来源(如文档名、页码、章节标题)等元数据,这对于后续的答案溯源和高级检索至关重要。
  • 混合检索 (Hybrid Search):结合传统的关键词检索和向量相似性检索,通常能取得比单一方法更好的效果。
  • 为更新而设计:从一开始就要考虑知识库的持续更新问题,设计支持增量更新的管线和服务。

⚠️ 常见陷阱

  • “垃圾进,垃圾出”:使用未经整理、充满错误和过时信息的原始文档作为知识源。
  • “一刀切”的处理方式:对所有类型的文档都使用同一种简单的切块方法,导致信息被割裂或关键语义丢失。
  • 忽略非结构化处理的难度:低估了从扫描版PDF、复杂表格中准确提取文本的工程挑战。
  • 只“存”不“取”:只关注如何将知识入库,而没有设计和优化好检索端的服务,导致存入的知识无法被有效利用。

📋 输出物清单

  • 知识数据初始化版本
  • 知识数据检索服务
  • 知识处理与ETL管线代码

相关工具

[待完善]

案例参考

成功案例:企业内部IT帮助台机器人

背景:员工经常询问关于VPN设置、软件安装等重复性问题。 知识初始化:IT部门将所有相关的SOP、FAQ、系统配置指南等文档,通过知识初始化管线,构建成了一个专业的IT支持知识库。管线特别优化了对文档中代码块和配置项的解析。 服务开发:开发了一个检索服务,能够根据用户的自然语言问题(如“我的VPN连不上了怎么办”),精准地从知识库中返回对应的SOP文档片段。 结果:AI客服接入该服务后,能够自助解决70%的常见IT问题,大大减轻了IT支持人员的压力。

经验教训:AI法律咨询助手

问题:项目初期,团队将数千份法律文书PDF直接进行向量化,构建了知识库。 结果:上线后发现,当用户询问具体法条的适用条件时,AI返回的往往是包含该法条的整个章节,信息过于冗长且不聚焦。 启示:团队后来重新进行了知识初始化,采用了更精细的切块策略,将每一条“法条”及其“释义”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块,并附上元数据。经过优化后,检索服务的返回结果精准度大幅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