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场景探索
场景收敛
中等
AI场景定义
使用AI场景定义地图,为每个通过优先级排序的高价值场景创建一份全面、统一的规格说明书,确保所有团队成员对即将进入MVP阶段的场景有深入且一致的理解。
持续时间
1-2天
主要角色
产品经理, 业务骨干成员, AI团队成员/数据科学家, AI应用骨干成员, 数据团队成员
相关资源
3 篇
AI产品画布
What(是什么)
AI产品画布是一个结构化的可视化工具,帮助团队系统性地定义和梳理AI产品的核心要素。它将复杂的AI产品概念分解为9个关键模块,通过一页纸的形式呈现产品的完整蓝图,确保所有团队成员对产品愿景有统一的理解。
示例图片:

AI产品画布示例
核心要素
AI产品画布包含以下9个关键模块,按照左侧、中央、右侧三个区域组织:
左侧区域(问题与目标):
- 用户痛点:明确定义目标用户面临的核心问题和挑战
- 业务目标:阐述通过AI解决方案要达成的具体业务价值
- 成功指标:设定可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(KPIs)
中央区域(AI解决方案): 4. AI任务定义:明确AI系统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和功能 5. AI能力边界:定义AI系统的能力范围和限制条件 6. 关键数据资产:识别支撑AI功能所需的核心数据资源
右侧区域(实现与验证): 7. 技术实现路径:概述实现AI功能的技术方案和架构 8. 用户体验设计:描述用户与AI系统的交互方式和体验流程 9. 验证与迭代:制定产品验证策略和持续改进机制
When(什么时候做)
第一步:准备画布模板
在团队workshop开始前,准备好AI产品画布的模板(可以是物理白板、在线协作工具如Miro/Figma,或打印的纸质版本)。
第二步:协作填充AI产品画布
组织跨职能团队(产品、技术、业务、设计等)进行2-3小时的协作session:
- 使用画布模板:选择合适的协作工具,确保所有参与者都能实时查看和编辑
- 按区域逐步填写:
- 左侧区域:从用户痛点开始,明确业务目标,设定成功指标
- 中央区域:定义AI任务,明确能力边界,识别关键数据
- 右侧区域:规划技术实现,设计用户体验,制定验证策略
- 关键模块深入讨论:
- 用户痛点:具体到用户场景和痛点程度
- AI任务定义:明确输入、输出和处理逻辑
- 技术实现:评估技术可行性和资源需求
第三步:评审与完善
- 内容一致性检查:确保左侧问题与右侧解决方案逻辑一致
- 可行性评估:技术团队评估实现方案的可行性
- 优先级排序:如果涉及多个功能,明确MVP范围
第四步:评审、确认与分发
- 团队评审:所有参与者对最终版本进行确认,确保没有遗漏或误解。
- 高层确认:将完成的画布提交给决策层进行最终确认,获得资源投入的承诺。
- 正式分发:将定稿的AI产品画布作为启动下一阶段工作的"命令枪",分发给所有相关成员。
实践Tips
✅ 最佳实践
- 一场景一画布:为每个高优先级场景都创建一份独立的、完整的定义画布,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针对性。
- 画布协作填写:使用物理白板或在线协作工具(如Miro、Figma),让团队成员实时协作填写画布,促进共识达成。
- 左右平衡:确保左侧的"问题与目标"与右侧的"实现与验证"保持逻辑一致,避免解决方案与问题脱节。
- 中央聚焦:中央区域的AI解决方案应该是连接问题和实现的桥梁,确保技术方案直接服务于业务目标。
- 明确边界:在"AI能力边界"模块中,明确定义AI"不做什么"同样重要,有助于管理预期和防止范围蔓延。
- 数据先行:在填写"关键数据资产"时,要具体到数据表、字段级别,为后续的数据准备工作提供明确指导。
- 可视化表达:尽量使用图表、流程图等可视化元素来表达复杂的逻辑,一图胜千言。
- 活文档管理:将画布作为"活文档",在MVP开发过程中持续更新和完善,确保团队认知同步。
⚠️ 常见陷阱
- 定义过于技术化:文档中充斥着普通业务人员无法理解的技术术语,失去了作为沟通桥梁的作用。
- 信息不一致:画布中的内容与前期的分析成果(如业务目标)相矛盾。
- 对数据需求描述模糊:只写了"需要用户数据",而没有明确具体需要哪些字段、数据的格式、时效性要求等。
- 完成即遗忘:在项目启动后,这份珍贵的文档被束之高阁,失去了其作为项目"宪法"的指导作用。
📋 输出物清单
- AI产品画布:包含9个核心模块的完整画布
- 关键假设清单:记录在画布制作过程中识别的关键假设
- 后续行动计划:基于画布内容制定的具体执行步骤
🛠 相关工具
- 在线协作工具:Miro、Figma、Conceptboard
- 模板资源:
- 数据盘点工具:
案例参考
💡 成功案例
智能客服助手产品画布
- 用户痛点:客服响应慢,重复问题多,人工成本高
- AI任务定义:自动识别用户意图,提供准确答案,无法解决时转人工
- 成功指标:客服效率提升50%,用户满意度>85%
📚 经验教训
- 避免贪大求全:第一版画布应聚焦核心场景,避免试图解决所有问题
- 数据准备要充分:很多AI项目失败都是因为低估了数据准备的复杂度
- 用户体验是关键:再强大的AI能力,如果用户体验不佳也难以成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