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场景探索
现状评估
中等
业务流程探查
系统性地梳理和分析现有业务流程,识别其中的关键环节、痛点和优化机会,为寻找AI切入点提供事实依据。
持续时间
2-4天
主要角色
产品经理, 业务骨干成员
相关资源
3 篇
业务流程探查
What(是什么)
业务流程探查 是在AI场景探索阶段 进行的一项关键实践。它通过访谈、观察和文档分析等方法,将现有业务的运作方式以结构化、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。其目的是深入理解“业务是如何运转的”,识别出流程中的效率瓶颈、成本中心和价值洼地,从而发现最适合应用AI技术进行改造的环节。
示例图片:

业务流程探查示例
核心要素
- 流程可视化:使用业务流程图、服务蓝图等工具,清晰地描绘出业务流程的全貌。
- 角色与职责:明确流程中涉及的每个角色以及他们的具体任务和交互方式。
- 信息与数据流:追踪在流程中流转的关键信息和数据,了解其来源、处理方式和最终去向。
- 痛点与机会:识别流程中导致效率低下、成本高昂或用户体验不佳的具体环节 。
When(什么时候做)
- 业务目标对齐后:在明确了要解决的宏观业务问题之后,需要深入到具体流程中寻找解决方案。
- 设计AI解决方案前:AI的价值在于优化或重塑流程,因此必须先理解现有流程。
- 进行数字化转型时:梳理流程是任何数字化或智能化项目的基础。
How(怎么做)
第一步:准备与规划
- 明确范围:根据已对齐的业务目标,确定本次要探查的核心业务流程范围。
- 组建团队:由业务PO或产品经理 牵头,并邀请熟悉该流程的业务骨干成员 深度参与。
- 收集资料:收集所有与流程相关的现有文档,如操作指南、培训材料、系统界面截图等。
第二步:信息收集与流程梳理
- 进行访谈:与流程中的各个岗位人员进行一对一或小组访谈,了解他们的具体工作内容、遇到的问题和建议。
- 现场观察:如果条件允许,直接观察业务人员的实际操作过程(“跟岗”),获取第一手信息。
- 绘制初步流程图:使用流程图工具,将收集到的信息初步绘制成L2/L3级别的业务流程图 。
- 梳理服务蓝图:从用户视角出发,绘制服务蓝图 ,展示前台的用户行为、中台的服务交互和后台的支撑系统,形成更全面的视图。
第三步:分析与验证
- 识别关键节点:在流程图中标记出决策点、交付物交接点、系统交互点等关键环节。
- 挖掘业务痛点 :分析每个环节的耗时、成本、出错率和用户抱怨,识别出核心痛点。
- 流程验证:将绘制的流程图和服务蓝图交由业务骨干进行评审和确认,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。
第四步:产出与汇报
- 完成文档:最终确定核心价值流图 、业务流程图 和服务蓝图 。
- 总结发现:基于分析结果,总结出流程中的主要问题和潜在的AI优化机会点 。
- 成果汇报:向项目组和利益相关者汇报探查结果,为下一阶段的“数据/知识盘点”和“可行方案探查”提供输入。
实践Tips
✅ 最佳实践
- 分层梳理:从宏观的L1业务价值流 到微观的L3具体操作流程 ,由总到分,确保不迷失在细节中。
- 关注“例外”流程:除了标准流程,异常处理和特殊情况的流程往往是成本和痛点的重灾区。
- 结合用户旅程:将内部的业务流程与外部的客户旅程图 结合分析,能更好地发现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。
- 亲身实践:如果可能,让产品经理亲身体验一遍业务流程,能获得书面材料和访谈之外的深刻见解。
⚠️ 常见陷阱
- 只画“理想”流程:绘制的流程与实际操作严重脱节,变成了“应然”而非“实然”的流程。
- 陷入无限细节:过度追求流程的细枝末节,导致分析工作耗时过长,抓不住主要矛盾。
- 缺少量化分析:只描述了问题现象,但没有量化其影响,如“处理慢”究竟是慢几小时还是几天。
- 工具优先:先入为主地思考“AI能做什么”,而不是客观地分析“流程需要什么”。
📋 输出物清单
- 核心价值流图 (L1)
- 业务流程图 (L2/L3)
- 服务蓝图 (L2/L3)
- 客户旅程图 (L2/L3)
- AI场景机会点清单
相关工具
案例参考
成功案例:某保险公司的理赔流程优化
背景:理赔流程涉及多个部门,纸质单据流转慢,客户体验差 探查过程:通过绘制端到端的服务蓝图,清晰地暴露了单据在“收单”、“初审”、“复核”等环节的流转耗时和信息断点。 结果:识别出“单证信息录入”和“责任判定”是两大核心瓶颈,为后续引入OCR识别和AI辅助定责的方案提供了明确的靶点。
经验教训:某电商平台的退货流程项目
问题:项目初期只梳理了用户的线上退货申请流程,忽略了后端的仓储、质检、财务等线下流程。 调整:导致AI客服在处理退款进度查询时,因无法获取后端真实状态而频繁出错。后来不得不暂停项目,补充梳理了完整的后端流程。 启示:业务流程探查必须是端到端的,任何一个环节的遗漏都可能导致AI解决方案的“信息孤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