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场景探索
场景发散
中等

AI场景概念故事

通过创建产品概念Storyboard,将抽象的AI场景机会点转化为具体、可视化的用户故事,以便在团队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清晰的共识,并为后续的可行性评估铺平道路。

持续时间

2-4天

主要角色

产品经理, 业务骨干成员

相关资源

3

AI场景概念故事

What(是什么)

“AI场景概念故事”是在“AI场景探索”阶段,对筛选出的高潜力AI机会点进行具象化和故事化呈现的关键实践 。它主要通过创建“产品概念Storyboard” 这一工具,以可视化的叙事方式,描绘出在特定场景下,用户(Persona)如何与未来的AI产品交互并最终解决其痛点。它不是详细的UI设计,而是一个关于“AI如何帮助人”的简短故事,旨在激发共鸣、对齐认知、并验证初步的产品构想。

[待完善]

产品概念故事示例

产品概念故事示例

核心要素

  • 角色 (Persona):故事的主角是谁?他/她有什么样的背景和痛点?
  • 场景 (Scenario):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具体工作或生活情境中?
  • 交互序列 (Interaction Sequence):用户与AI产品交互的关键步骤是什么?AI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?
  • 价值结果 (Outcome):交互完成后,用户的痛点是如何被解决的?实现了什么样的价值?
  • 可视化呈现:通过一系列简单的画面(草图、图片、线框图)来讲述故事。

When(什么时候做)

  • 在识别出高潜力的AI场景机会点之后:这是将抽象“机会点”转化为具体“产品概念”的第一步。
  • 在进行详细技术可行性评估之前:用于在投入大量资源前,快速验证产品方向和价值主张。
  • 向管理层或跨部门同事沟通方案时:一个好的故事远比一份枯燥的文档更有说服力。

How(怎么做)

第一步:选择并聚焦核心场景

  1. 选取机会点:从前序环节产出的“AI场景机会点清单”中,选择一个优先级最高的进行故事化。
  2. 明确故事主线: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。例如:“帮助初级分析师快速从百页财报中提取核心风险点”。

第二步:定义故事核心要素

  1. 确定主角:与 业务骨干成员 一起,为故事的主角创建一个简单的用户画像。
  2. 设定情境:详细描述主角在遇到问题时的具体工作场景、心境和行为。
  3. 构思AI解决方案:由 业务 PO/产品经理 主导,初步构思AI将如何介入并帮助主角。

第三步:创作产品概念Storyboard

  1. 设计关键画面:通常使用3-6个画框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。
    • 画框1:现状与痛点 - 描绘主角当前遇到的困难。
    • 画框2:引入AI - 主角开始使用AI产品。
    • 画框3-N:核心交互 - 展示主角与AI交互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。
    • 最终画框:成功与价值 - 展示问题被解决后的理想状态和主角愉悦的心情。
  2. 填充画面与文字:为每个画框配上简单的草图或示意图,并附上一句简洁的文字描述。重点是传达情境和交互逻辑,而非美观。

第四步:评审、迭代与产出

  1. 内部评审:将Storyboard展示给包括 业务骨干成员 在内的核心团队,收集反馈。确认故事是否真实反映了业务痛点?AI的介入方式是否合理?价值是否清晰?
  2. 修改完善:根据反馈快速迭代Storyboard。
  3. 最终产出:为每一个筛选出的高优先级AI场景机会点,都创建一份对应的 AI 产品概念 Storyboard 。

实践Tips

✅ 最佳实践

  • 保持低保真:使用白板、便利贴或简单的绘图工具即可。过于精美的画面反而会让人纠结于视觉细节,而非故事本身。
  • 讲述“人”的故事:聚焦于用户的动机、情绪和最终获得的价值,而不仅仅是功能操作。
  • 一个故事一个核心点:避免在一个Storyboard里塞入太多功能或场景,保持故事的简洁和专注。
  • 让业务骨干成为主角:直接让业务专家作为故事的主角,能极大地提升故事的真实性和代入感。

⚠️ 常见陷阱

  • 混淆为UI/UX设计:过早地纠结于按钮位置、界面布局等具体设计元素。
  • 缺乏冲突与解决:故事平铺直叙,没有清晰地展示“前(痛点)”与“后(价值)”的对比,导致价值感不强。
  • AI能力过于“魔幻”:故事中对AI能力的描绘脱离实际,设定了当前技术难以实现的目标。
  • 只有功能罗列:故事变成了“第一步点这里,第二步点那里”的操作说明书,失去了叙事的魅力。

📋 输出物清单

  • 对应于每个 AI 场景机会点的 AI 产品概念 Storyboard

相关工具

案例参考

成功案例:某企业法务部的AI合同助手

背景:法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起草和修改合同,效率低下。 Storyboard故事

  1. 画面1:法务小王对着空白文档愁眉苦脸,不知道如何开始起草一份复杂的采购合同。
  2. 画面2:他打开内部“AI法务助手”,输入了几个关键需求(如“采购电脑”、“分期付款”、“保修三年”)。
  3. 画面3:AI助手瞬间生成了一份结构完整、条款清晰的合同初稿。
  4. 画面4:小王在初稿基础上进行微调,AI还实时提示他某条款可能存在的风险。
  5. 画面5:不到10分钟,一份高质量的合同就完成了,小王露出了轻松的笑容。 结果:这个生动的故事成功地向管理层传达了产品的核心价值,为项目赢得了支持。

经验教训:某数据分析平台的智能可视化项目

问题:项目组制作了一个非常炫酷的Storyboard,展示AI能自动生成几十种复杂的可视化图表。 反馈:业务方看了之后表示“看不懂”、“不知道有什么用”,因为故事里没有一个具体的业务角色和需要解决的业务问题。 启示:Storyboard必须根植于一个真实的用户场景。脱离了“人”和“问题”的技术展示,是无法打动人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