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 产品 PoC和 MVP 落地
MVP开发
高
AI Workflow 设计及开发
设计并开发AI应用的核心处理逻辑(Workflow),包括任务的分解、提示词的构建、上下文的应用以及最终MVP版本的代码实现,将AI能力真正产品化。
持续时间
3-7天
主要角色
产品经理, AI应用架构师/TL, AI应用骨干成员, AI团队成员/数据科学家
相关资源
3 篇
AI Workflow 设计及开发
What(是什么)
“AI Workflow 设计及开发”是MVP开发阶段中,将AI能力转化为具体产品功能的核心工程实践。一个AI Workflow,也常被称为“AI执行链”或“智能体流程”,是指AI为了完成一个复杂任务而执行的一系列有序步骤。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prompt-response,而是可能包含多轮LLM调用、工具使用(如数据库查询、API调用)、知识库检索和逻辑判断的组合。此实践的核心是使用“AI应用处理流程图” 来设计这个流程,并最终开发出可运行的“AI 应用 MVP 版本”。
示例图片:

AI Workflow 设计示例
核心要素
- 任务分解:将一个复杂的用户请求分解为多个更小、更易于AI处理的子任务。
- 流程编排:设计这些子任务的执行顺序、依赖关系和条件分支。
- 提示词工程 (Prompt Engineering):为流程中的每一步LLM调用精心设计高效、稳定的提示词,产出“提示词清单”。
- 上下文管理:设计如何在流程的不同步骤中,有效地注入和管理上下文信息,产出“上下文应用方式清单”。
When(什么时候做)
- 在定义完MVP验收标准之后:有了明确的目标,就可以开始设计实现路径。
- 在知识库和服务初步准备好之后:Workflow需要调用知识服务和工具,因此依赖于它们的存在。
- 贯穿整个MVP编码阶段:这是MVP开发最主要的编码和调试工作。
How(怎么做)
第一步:协作设计AI Workflow流程图
- 召开设计工作坊:由 业务 PO/产品经理 主导,与 AI应用架构师/TL、AI 应用骨干成员 等技术角色一起,在白板上进行可视化设计。
- 绘制流程图:使用“AI应用处理流程图” 作为工具,将整个任务流程可视化。例如,一个“报告生成”的workflow可能包括:
- 步骤1:识别用户请求的核心主题。
- 步骤2:根据主题,从数据库检索相关数据。
- 步骤3:调用LLM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摘要。
- 步骤4:调用LLM根据摘要生成报告初稿。
- 步骤5:将初稿格式化为最终输出。
- 评审与确认:团队共同评审流程图,确保逻辑的完备性和合理性,最终产出“AI Workflow 设计” 文档。
第二步:精细化设计提示词与上下文
- 分步设计提示词:针对流程图中的每一个LLM调用节点,由产品经理和工程师共同协作,设计具体的提示词。
- 明确上下文注入方式:定义在每个提示词中,需要动态注入哪些来自用户输入、前序步骤输出或知识库的上下文信息,形成"上下文应用方式清单"。
- 设计意图澄清机制:对于需要用户输入的复杂场景,参考 AI对话意图澄清设计 实践,通过词槽定义和多轮对话策略,确保收集到完整、准确的用户意图。
- 建立提示词库:将所有设计好的提示词进行结构化管理,形成"提示词清单",便于后续的迭代和优化。
第三步:编码实现与集成
- 技术框架选型:由 AI应用架构师/TL 决定是使用LangChain、LlamaIndex等开源框架,还是自研轻量级框架来实现设计的Workflow。
- 编码开发:由 AI 应用骨干成员 负责将流程图和提示词转化为实际的代码。
- 服务集成:将Workflow与前端界面、后端服务、数据库、知识库等进行集成。
- 版本产出:最终编译、打包,形成可部署、可测试的“AI 应用 MVP 版本”。
实践Tips
✅ 最佳实践
- 模块化与链式思维:将复杂的任务拆解为一系列可复用、可独立测试的“链”或“工具”,然后进行编排。
- 为每一步设计“检验员”:在关键步骤后,可以加入一个额外的LLM调用,让AI自己检查上一步的输出是否符合要求,实现自我修正。
- 日志记录:详细记录Workflow每一步的输入、输出和中间状态,这是后续调试和优化的生命线。
- 提示词与代码分离:将提示词模板存储在配置文件或数据库中,而不是硬编码在代码里,便于产品经理和运营人员快速迭代优化。
⚠️ 常见陷阱
- 试图用一个“超级提示词”解决所有问题:对于复杂任务,单次调用的效果和稳定性远不如一个结构化的Workflow。
- 工作流设计得过于僵化:缺乏对用户输入的异常情况和边界条件的处理,导致流程容易中断。
- 忽略中间步骤的验证:只关注最终输出,导致当结果不佳时,难以定位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。
- 上下文管理混乱:在多步流程中,上下文信息(如对话历史)的管理不当,导致AI“遗忘”或产生逻辑混乱。
📋 输出物清单
- AI Workflow 设计
- 上下文应用方式清单
- 提示词清单
- AI 应用 MVP 版本
相关工具
[待完善]
案例参考
成功案例:AI面试助理MVP
背景:帮助HR自动分析候选人简历,并生成初步的面试问题。 Workflow设计:
- 步骤1(提取):从简历PDF中提取教育背景、工作经历、项目经验等关键信息。
- 步骤2(匹配):将提取的信息与JD(职位描述)进行匹配度分析。
- 步骤3(生成):根据匹配结果和JD要求,调用LLM生成针对性的专业问题和行为问题。 结果:这个清晰的多步Workflow使得产品逻辑非常稳健,生成的面试问题相关性和深度远超单一提示词的效果,得到了HR种子用户的高度评价。
经验教训:智能市场分析报告生成器MVP
问题:初期,团队试图用一个包含了所有指令的、长达2000字的复杂提示词,让AI一次性生成市场分析报告。 结果:AI的输出非常不稳定,有时会遗漏关键分析维度,有时会产生事实错误,且难以调试。 启示:后来团队将其重构为一个包含“数据收集”、“竞品分析”、“趋势预测”、“报告撰写”等多个步骤的Workflow,每个步骤使用更简单、更专注的提示词,产品的稳定性和输出质量才得到了保障。